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师生代表赴香港拜访冯燊均先生

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冯燊均先生多年来心系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UIC建校伊始,即慷慨捐资一千万港元,设立了UIC“国情国学教育基金”和“国情国学教育优秀学生奖学金”,以激励UIC学生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志成为既有传统文化素养,又有国际视野和才能的精英人才。

2018年7月8日,受吴清辉校长委托,中心主任伍鸿宇教授与吴炳钊博士、于瀛老师、2013级财务专业梁启健同学、2014级财务专业王艺璇同学、2015级会计专业黄东子同学等一起赴香港探望冯先生。几位同学都曾荣获过“冯燊均国情国学教育优秀学生奖学金”,深受冯先生的家国情怀所鼓舞,为此,他们专程从各地赶回来探望冯先生,以表感激之情。

(冯燊均先生与师生交谈)

冯先生得知师生代表前来探望的消息非常高兴,亲自前往地铁站迎接,并向大家兴致勃勃地讲述了他的家族故事和心路历程。先生1932年生于香港,既接受过私塾教育,也接受了新式教育。香港沦陷时,其父不愿为日军维修舰艇,曾举家迁至广州。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冯先生从小就有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强的传承中华文化的意志。

鲍俊萍秘书长给师生们播放了一段视频。那是冯燊均先生在人民大会堂捐资成立“大成国学基金”仪式上的讲话。今年6月6日,冯燊均先生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1.5亿元人民币,成立“大成国学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推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中心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研究项目。此次捐资创设国学基金,先生不以自己名字冠名,而是取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圣号冠于基金之上,以示对圣贤之推崇。他说,成立这一基金,“是为报答父母恩、师长恩、国家恩、众生恩,不求任何回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人只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鞠躬尽瘁,无愧于国家民族。”师生们听完冯先生的这一段讲话后,由衷地为先生鼓掌。

(在场师生听冯先生讲述他的国学故事)

(冯先生与师生们一同欣赏书法作品)

冯先生一直以来对UIC厚爱有加。伍鸿宇教授也借此机会向冯先生、鲍秘书长介绍了UIC的新校园和新发展,尤其是新成立的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诚挚邀请冯先生和鲍秘书长合适的时候莅临UIC新校园。冯先生和鲍秘书长很高兴地看到UIC又有了新的景象,表示会在传统文化教育与研究方面一如既往地支持UIC的未来发展。

(伍鸿宇教授为冯先生、鲍秘书长介绍UIC新校园新发展)

 

(师生们向冯先生赠送UIC画轴)

(合影留念)

探望结束后,三位获奖同学深有感触:

梁启健:十分欣喜于冯先生和冯太太复兴国学的事业不断壮大,愿冯先生身体健康,创造更多国学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王艺璇: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和冯先生冯太太欢聚一堂,倾听过去的故事,深入了解国学发展进程。推动国学教育,实属不易,可谓好事多磨。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国学经典教育,正因冯先生和冯太太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已经进入发展新时代。愿冯先生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继续推动国学教育日新月异。

黄东子:冯老的家很古朴,60年代的老房子,坐在轮椅上的他,似乎沉思着什么,安静而祥和。家中挂满了高官名家赠予的字画,他在意的更多的是内容,而非出自谁手。倒是王羲之故里小学的学生书写的百祥福,百祥寿,他津津乐道。......愿他老人家健康,快乐,也愿UIC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未来发展得更好。

 

 

                      文:于瀛(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图:于瀛(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黄东子(2015级会计专业学生)

大标题 中文数字
大标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