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精彩推荐

精彩推荐

华信杰出学者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精彩推荐 >> 华信杰出学者 >> 正文

名家讲座:陈鼓应教授谈《庄子寓言中的人生哲理》


12月12日下午3时,2017华信杰出学者陈鼓应教授在古色古香的华信书院为师生们带来了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系列讲座第二场——《庄子寓言中的人生哲理》。现场座无虚席,许多师生闻讯而来,其中包括中山大学、澳门大学的师生。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陈教授撰写的《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陈教授主要选取了《庄子》一书中与“海、河、鱼、鸟”相关主题的几篇寓言故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蕴含的人生意涵及现实意义。

一、《逍遥游》

       《逍遥游》作为《庄子》里的第一篇,为大家熟知。陈教授针对此篇中鲲鹏展翅的故事,主要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鲲化而为鹏,而后鹏程万里这一系列意涵的变化,其实正揭示了人生是动态的历程;二是休养生息的鲲,其实正符合中国哲学问题上的“功夫理论”,而展翅后的鹏也代表了精神思维更高处的境界哲学,二者的变化其实也正是从功夫到境界的问题;三是鲲从地入天这一视野的变动也暗喻着人生之中看待问题的多维视角、多种观点。

        同时,陈教授指出《逍遥游》中的三个关键词:化、徙、积,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化”是庄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包含了观察变化、顺应所化、参于所化和安于所化等四个方面,其出现频率非常之多。“徙”其实就是掌握人生动态过程中的时与势,就如尼采的“精神三变”一样,精神的状态由骆驼到狮子再到新生的婴儿,不断的根据时势发生转化。而“积”就是积薄为厚,内心经过不断的积累,一点一滴地发生内在的变化。

 

(陈教授分析庄子的思想)

 

二、《山木》

        在《山木》 的第一篇中,陈教授指出庄子实际上论述了掌握理想而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即一显一隐,一进一退。庄子重视“时”,这种观念也切实地运用到了我们的治国方针中,“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这几句话,正体现了当今与时俱进,掌握时机的原则,以及重视塑造人际关系的和谐,追求和谐世界的理想。

三、《齐物论》

        陈教授在讲述《齐物论》的时候,先从老庄的道与人之间的关系着手展开,谈到了万物化育、大化流行、循环往复的转换过程等几个基本关系,认为“道”在老庄的思想体系中不仅是万物的根基,也具有化育的功能。而在《齐物论》庄周梦蝶的故事中,“物化”其实也正是契合了大化流行,是个体生命通向宇宙生命中的不断转化,是庄子对生死问题的解读。而放在现今社会,也投射出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是现实中的《变形记》。

四、《秋水》

        通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对话,陈教授由庄、惠二人延伸到现今社会,认为不同学派、异族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也应有所增强,比如儒道两家学派的碰撞交流。而这种游于山水之间的思考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感性自然与理性哲学的交融。且这种感性与理性思维的融合不仅体现在《秋水》之中,在《齐物论》、《大宗师》之中都有所显现,实际也贯穿了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

 

(陈教授演讲现场)

 

        最后,陈教授也由此联想到了对其影响颇深的两位老师——方东美先生和殷海光先生,简要回忆了他们的往事及与《庄子》的不解之缘。

        随后,在场的同学及老师们积极参与讨论,并踊跃地提出了一些问题,陈教授一一耐心地进行了解答。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陈教授渊博的学识及幽默风趣的风格深深感染了大家,不少老师同学纷纷请陈教授签名,并对一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同学们踊跃提问)

 

文:汪文茜(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图:刘勇(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大标题 华信杰出学者 中文数字
大标题链接 https://testweb.uic.edu.cn/icscc2025/jctj/hxjcxz.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