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日上午,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在文化创意群落举行了隆重的启用仪式。群贤毕至,共襄盛举。启用仪式设有击鼓启门、品茶雅集、书院揭牌、文艺欣赏等多个环节,同时邀请2017华信杰出学者陈鼓应教授做主题演讲,2017华信驻校艺术家孙萍女士和叶金森先生当场献艺。


吉狮开场
一、嘉宾致辞,击鼓启门
上午十时,仪式开始,吴清辉校长致辞。他说,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的创立,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为己任,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研究院和华信书院坐落于依山临水、风景优美的文化创意群落,让传统建筑艺术审美的雅韵与UIC新校园的现代气息完美融合,赏心悦目。此次的启用仪式迎来了各界嘉宾,有华信集团的贵宾,有研究院的首届华信杰出学者和驻校艺术家,还有年轻的同学们。我们有共同的使命——研究、传承、传播中华文化, 也有信心“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吴清辉校长致辞
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李光金先生随后致辞。他说,在新的时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类的发展、世界的进步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要创建这样一个平台,可以研究和传播中国的文化,同时又能联合和融会世界先进文化;将来可以结合UIC的教学优势与华信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上的产业优势、基地优势,在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上有更多的合作和探索。他认为 “文同化,播必远”,相信朝着这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一定大有作为。

李光金先生致辞
致辞环节后,所有嘉宾移步至研究院大门。联合国际学院校长、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清辉,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李光金,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陈鼓应,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强,联合国际学院副校长徐是雄、张聪,国家一级演员孙萍,叶金森,中国文化院(香港)总经理吴建芳和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秘书长伍鸿宇担任击鼓启门的主礼嘉宾。主礼嘉宾共同击鼓三通后,研究院应声启门,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至此正式启用。

击鼓启门

合影留念



嘉宾们在院内参观
二、华信书院揭牌,琴棋书画展示
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由海内外六位著名学者担任顾问委员会和九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研究院旨在立足当代中国社会现实,通过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与研究活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传统文化素养的国际化优秀人才,为推动中华文化全面复兴而努力。同时,研究院还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中国华信捐资修建的华信书院也于12月9日正式揭牌。



嘉宾为华信书院揭牌
华信书院揭牌后,嘉宾与学生落座书院讲堂。为呼应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的主题, UIC师生和与会嘉宾共同带来“琴棋书画”的文艺展示。艺术中心李曼老师与来自美国的助教Jenna合奏古琴《曲水流觞》,是为“琴”;英语中心的Jacob 与Brittany以字为棋博弈,拼出研究院和书院的楹联——“传承千载,播扬四海”、“博学于文,笃行于仁”,是为“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2017华信驻校艺术家叶金森为研究院现场题字,是为“书”;谢锦麟老师即兴挥毫,以写意荷花的画作寓意中华传统文化中的 “天下一家”的包容, 是为画。

琴

棋

书

画
北京大学陈鼓应教授作为首届“华信杰出学者”,为庆祝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启用,将自己所著的二十册(十五册)文集赠与书院,吴清辉校长回赠UIC新校园画轴。

陈鼓应教授赠送文集

吴清辉校长回赠UIC新校园画轴
三、名家讲座,谈道论人生
随后,陈教授发表题为《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的主题演讲。陈教授分享了很多往事,他提到,早年曾游历西方,去过很多文明古国,在埃及、希腊这些地方,几千年的遗迹还留着,但是创造文明的那个人群,已经不在这个地面上了,文字也没有留存。对比之下,中国的软体文化透过文字代代相传,非常难得。陈教授是福建长汀人,从有记忆起,就是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所以从小就是内忧外患动荡不安,后来辗转台湾,六十七十年代的时代洪流——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又再赴美多年。陈教授曾在美国研究中国的五四运动,发现那一代年轻人的使命感和对社会的关怀性对内地都有很大影响。反观自己这一代,年轻的时候出国,也都有很深的家国情怀。现在,经济起来了,文化也开始回来,我们学校成立了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这种人文精神、文化传统的恢复是很好的。
对于今天所要讲的题目“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陈教授解释到,“精神”这个概念,古代的典籍里最先提到的就是庄子。在基本精神中,第一个要讲的就是包容的心态,思想生命是由心建构的,精神生命也是由心建构的。精神从老子的角度来说就是包容的心态。我们古代的思想,儒释道可以汇通。但看现在很多地区的矛盾却无法解决,就是没有包容的心态。《老子》十六章说“有容乃大”,第六十六章说“海纳百川”,这都是指的包容。
第二个要讲的是齐物的精神。《老子》第四十章说“周行而不殆”,“物无非此,物无非彼”,你有你的立场,我有我的立场,你站在我的立场,我站在你的立场,每个人每个物都有它的特点,都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这就是齐物论。
第三点,《秋水》中吸收了蓬莱神话,说河伯欣然自喜,至于北海,望洋兴叹,见笑大方。河伯看到海,就知道自己的渺小,海跟天地比,就像是小石头在大山上。那天地又是最大的吗,在无形无穷的世界中,天地就小了。我们的视野就是要到无穷的天地中去,从天地到宇宙的视野来看地球上的问题和天人的关系。
第四点,回到《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天道是日夜星辰的运转、四时的交替;人道是人间的规范和伦常;道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是天道和人道,而常道不能用文字表达,但这个道跟我们是联系在一起的。“道”有几个很重要的意义。道,生一,创生万物;道是宇宙的整体的概念,要了解整体,共同解决问题;道是一直在活动的,不停地变,不停地转化;道是一种精神,从同到通,从进入典籍到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回到自己的内心,从而内外交融,做任何事都可以达到同通的境界。
陈教授说,我们研究院在这样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闹中取静,可以培养生命的energy,所以我们要爱这个环境。最后陈教授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结束了上午的演讲。


陈教授讲授老子思想
四、艺术名家,讲演京剧
下午两点, 华信驻校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孙萍女士、叶金森先生给众多UIC师生讲授京剧艺术。
孙萍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剧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故宫博物院“宫廷戏曲研究所”名誉所长,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在2012年被奥巴马总统授予美国总统人文奖。叶金森是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宾夕法尼亚大学、天普大学客座教授,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社叶氏家族嫡系传人。多年来,孙萍女士和叶金森先生一直致力于京剧国粹的高校普及和海外推广工作,成绩显著。
孙萍老师首先讲解了京剧艺术厚德载物、雅俗共赏的特质。孙老师是今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故宫参观活动的执行导演,她提到特朗普总统在看完京剧表演后赞叹之情溢于言表,生动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带给世界的震撼、带给国人的文化自信。她还说,十多年前向人大提案京剧进中小学,后来慢慢落实,今天在座的很多同学对此都有亲身体会和记忆。在京剧的传承中,叶金森老师讲到,叶氏家族背负着承传京剧使命和重任,对京剧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家族屡遭劫难,却一直生生不息,也会一直继续下去。

孙萍女士、叶金森先生讲授京剧艺术
为了让学生们对京剧有更直观的理解,孙老师和叶老师即兴表演了《霸王别姬》、《定军山》、《杜鹃山》等京剧经典选段,叶老师带妆表演的《林冲夜奔》把下午的表演气氛推向高潮。



叶老师带妆表演《林冲夜奔》
这次寓教于乐,师生互动的京剧讲授受到学生的热烈反响和好评。课堂气氛活跃,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叫好声。学生们表示孙老师和叶老师的讲解,让他们第一次深刻并深入的走进京剧的世界,这个美丽的让人神往的世界。学生们热切希望孙老师和叶老师能赶紧开设工作坊和讲授课程,满足大家对了解、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迫切愿望。

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同事与嘉宾合影
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设有“华信杰出学者”、“华信驻校学人”、 “华信驻校艺术家”等项目,此次启动仪式过后,研究院将陆续举办有关中华文化的系列讲座和活动,届时将会对全校师生开放。



文:孙思琪(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图:刘勇、汪文茜(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新校园启动庆典工作委员会